自2010年以來,體細胞重編程技術一直是CIB的研究重點內容,經過多年的研究,CIB熟練掌握了3種最常用的重編程方案:經典的逆轉錄病毒重編程、Episome質粒介導的重編程和仙臺病毒介導的重編程,其中后面兩種重編程為非整合方式,在臨床應用方面具有很大潛力。目前我們已經得到了來自不同個體和不同組織類型的超過50株iPSC細胞株,其中包括超過20株的非整合iPSC細胞株,以及3株臨床級別iPSC細胞株.
通過優化整個重編程的流程,我們可以無創獲得尿液細胞或血液細胞,并在短期內重編程得到高質量的iPSC,成功率超過90%。這些iPSCs可以定向分化成多種類型的細胞,如神經細胞、心肌細胞、肝臟細、β細胞、RPE細胞等,從而為基礎研究、藥物開發和個性化醫療提供新工具。
細胞重編程流程及重編程過程中細胞的形態變化
非整合iPSC的鑒定
A:hiPSCs多能性標記物檢測;B:Transgene外源基因沉默檢測;C:體外分化實驗(EB形成);D:OCT4和NANOG
啟動子甲基化分析;E:核型分析;F:FACS檢測hiPSCs表面標記物;G畸胎瘤形成實驗;H:仙臺病毒外源基因整合檢測
產品及服務
Cat# | 名稱 |
Rep-001 | 非整合重編程-Sendai virus |
Rep-002 | 非整合重編程-Episome |
Rep-003 | PBMC細胞分離KIT |
Rep-004 | 尿液細胞分離KIT |
Rep-005 | G-band 核型分析 |
Rep-006 | qPCR檢測多能性基因 |
Rep-007 | 免疫熒光檢測多能型標記物 |
Rep-008 | 外源基因整合檢測 |
Rep-009 | EB形成試驗(免疫熒光法) |
Rep-010 | 支原體檢測 |